近日,孔令勋同学凭借其卓越表现与突出成就,荣获“竢实扬华奖章”,展现了体育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,为学院赢得了荣誉!“竢实扬华奖章”是我校设立于2004年的学生个人最高荣誉,旨在弘扬“竢实扬华,自强不息”的交大精神。它表彰在爱国成才道路上信念坚定、品行卓越、能力突出的杰出学子。

下午四点,犀浦北区田径场,斜阳铺洒,红色跑道泛起金光。“各就位——预备——”枪响!孔令勋瞬间迸发力量,从起跑器上弹射而出——起跨、攻栏、下压、栏间三步行如流水。十道栏架次第被征服在他身后。运动服上的盐霜。膝盖、脚踝的旧疤,无声诉说着他与栏架“较量”的痕迹。
这是他十年如一日的训练日常,也是成千上万次的重复跨越。

孔令勋在跨栏
这位西南交通大学体育学院 2023 级硕士研究生,在跨栏赛道上坚守十载,蝉联四川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 110 米栏冠军,实现该项目的持续统治,更斩获国家一级运动员与一级裁判员双重资格。他将 “竢实扬华” 的交大精神与 110 米栏的赛道哲学深度融合,让跨越障碍的勇气与智慧,延伸至生活、学术与服务的每一个维度。
时间回到高中体育特长考试现场,毫无训练基础的孔令勋,穿着普通鞋子在百米赛道上一骑绝尘,立定跳远更是跳出近2.9米的成绩。“当时大家都穿专业钉鞋,我连见都没见过,只知道拼尽全力跑。” 这份未经雕琢的天赋,让教练当即决定特招他进入田径队。
而他与 110 米栏的真正结缘,源于少年时最纯粹的向往:“因为刘翔,我觉得跨栏特别帅。” 当教练摆起栏架询问 “谁敢跨” 时,生性果敢的他毫不犹豫应答:“我敢!”
这一声掷地有声的回应,开启了他与跨栏的十年之约。
在孔令勋眼中,田径的魅力远不止于冲过终点的瞬间。“径赛的核心是以最快速度冲过终点,运动员必须不断突破身心极限,去追赶时间、与影子竞速。” 他始终坚信,田径更多是精神层面的较量,“90% 的意志加上 10% 的体能,才能支撑你走到最后。”

在雨天坚持训练
跨栏,更是勇敢者的游戏。“跨栏最重要的就是不怵、不惧栏。”110 米跨栏作为径赛中综合系数最高的项目之一,男子栏高 106.7 厘米,十个栏架间隔 9.14 米,需以栏间三步完成衔接。它既需要 110 米短跑的极致速度,又要有 200 米以上的速度耐力,更考验运动员精准的节奏感。“我必须在比赛中建立专属自己的节奏,保持稳定的栏间步幅,这样才能避免敲栏失误。”
多年的朝夕相伴,让他对栏架产生了特殊感情:“栏架有灵性的,你要用心对待它,真吃苦了,它才会回馈你想要的结果。”
十年磨一剑,从市运会三连冠并打破市纪录,到斩获山西省冠军,跨栏成为他青春最鲜明的注脚。2019 年,他以高水平运动员身份考入西南交大—— 这里完善的训练设施、专业的指导团队,为他的追梦之路提供了坚实支撑。
追梦路上绝非一帆风顺。地铁尚未开通时,他每天乘坐校车往返九里、犀浦两校区,只为不耽误下午的训练;疫情期间,赛事停摆、跑道空寂,田径场里只剩他与栏架相伴。“不知道疫情何时结束,但不能停,一停下,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。” 这份无人见证的坚守,正是他对 “竢实扬华” 中 “竢” 字的深刻理解 —— 它不是被动等待,而是为跨越积蓄力量的默默沉淀。
竞技体育的赛道上,伤病是最猝不及防的栏架。2022 年全国第十四届学运会前夕,久未参赛的他渴望检验训练成果,却在赛前一周的训练中,遭遇后肌群严重拉伤。“就像皮筋突然绷断的感觉,钻心的疼。”
一年仅有一次的达级机会,三年的努力眼看就要付诸东流,他当场情绪崩溃。“运动员最大的愿望,就是顺利站上赛场完成比赛,我只想用十几秒时间证明这几年的努力没有白费。” 比赛当天暴雨如注,带着满心遗憾,他站上起跑线,让教练拍下一张照片留作纪念,然后拖着受伤的腿一瘸一拐走到终点。“我觉得很对不起教练,也对不起自己这三年的所有付出。”

左二黄色上衣,孔令勋站上跑道
家人的支持、哥哥的鼓励,尤其是教练张问宇的陪伴与疏导,让他从跌倒处强悍站起。这位与他朝夕相处七年的恩师,根据他的自身特点和训练状态不断调整计划,既在技术上悉心指导,又在生活中给予家人般的关怀,师徒二人并肩走过了最艰难的时光。“有些挫折可能是最好的安排”,这次伤病让他更加懂得坚持的意义,也让他在后续的训练中更加注重科学与稳健。
为了延续赛场梦想,他选择考研,直面 “学业与训练平衡” 的双重挑战。备考期间,推迟举办的四川省省运会在11月份举行,与考研时间冲突,他往返于犀浦田径场与九里图书馆之间,常常在图书馆学到闭馆后,再挤出时间加练。
他咬牙双线作战,最终不仅顺利考上西南交大研究生。这份坚持在研究生阶段迎来“扬华”时刻,他不断刷新PB(个人最佳成绩),荣获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,多次斩获四川省冠军,展现了在该项目的持续统治力,三次代表交大征战全国赛场,两次入选四川省队。
更令人动容的是,他与双胞胎哥哥相互激励,一同考入西南交大。“这种感觉很奇妙,我们是双胞胎,长得像,头发都是自然卷。” 小学时,老师常常分不清他们,有时批评和奖励都会搞混,最后只好将他们调到不同班级。从此,初中、高中,他们的求学轨迹始终错开,从未在同一所校园成长。
考研那年,他向哥哥极力推荐西南交大体育学院 —— 这里雄厚的学科实力与浓厚的育人氛围让他格外认可。最终,兄弟二人相互打气、共同奋进,以研究生身份一同踏入交大校门。“现在我们一起吃饭、一起训练、一起比赛,往返于犀浦和九里校区,这种时光我很珍惜,也非常幸福。” 亲情的温暖支撑,成为他跨越障碍的又一重要力量。

孔令勋与双胞胎哥哥
硕士阶段,他有幸遇见人生导师 —— 体育学院院长刘江教授。“跨栏和跨学科,灵魂都是在跨越。”导师的这句话点醒了他。在刘江教授的悉心指导下,他将本科公共管理专业与体育学交叉融合,并加入交大“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”,聚焦体育健康与老龄事业的课题研究。这段 “跨学科” 探索,让他跨越了 “专业局限” 的障碍,迈上了学术研究的新台阶。

交大国际老龄院参加APEC会议
赛场之外,孔令勋在多重角色中继续践行跨越精神。作为高水平田径队队长,他带领交大田径队三年稳居四川省金牌榜第一;作为体育学院研究生会主席,他策划 “民族传统体育” 等特色活动,以传统体育为纽带搭建校内 “中外友谊” 之桥,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;作为体育健康超市助教,他以自身之所专助他人之多能,将体育技能与精神传递给每一位同学。这些经历也让他对 “竢实扬华” 中 “实” 字有了更深的理解——做一名务实、坚毅、乐于点亮他人的交大体育人。

孔令勋在迎新活动上
从本科时 “跑起来就会有风”,到硕士阶段 “跑起来停下来都会有风”,座右铭的变迁见证着他的成长与沉淀。“我喜欢跑的原因,是跑起来整个世界都很安静,极致的步频、耳边的风声,能让我在风中找到想要的答案,那是我追求的自由。”

坚持奔跑的孔令勋
如今,孔令勋依然在赛道上奔跑,在学术中探索,在服务中奉献。他用十年坚守证明:人生亦如跨栏,每一个障碍都是向上的台阶。
未来,这位始终奔跑的追光者,还将带着交大赋予的精神力量,以体育人之拼搏,秉跨栏之哲学,在人生的每个赛道不断跨越新的栏架。他期待用自己的行动,为母校,为祖国,跑出属于这一代人的精彩一棒。